1982法式冰淇淋與正當冰
:::2020 / 7月
文‧陳群芳 圖‧林格立
1982法式冰淇淋的吳書瑀、正當冰的李孟龍,不約而同地以職人精神製作冰淇淋:使用友善耕作的農產、堅持不用化學添加物。冰淇淋不只美味又消暑,注入理想與對社會的期望,也能成為傳遞善念的種子,喚醒大眾對食品安全的重視。
人們什麼時候會想吃冰淇淋?心情不好抱著一桶冰淇淋挖著吃,消融內心苦楚;情侶熱戀時共吃一份冰淇淋的甜蜜;捲上可麗餅成為精緻的甜點,作為西式料理的完美結尾……。冰淇淋除了作為甜點、撫慰人心,居然還可以是傳達理念的媒介!1982法式冰淇淋創辦人吳書瑀就選擇以冰淇淋作為她永續環境的實踐。
環境與人的甜蜜介質
台南市中西區新光三越對面的巷子裡,一棟老屋外架著木頭招牌,寫著1982法式冰淇淋。素樸的屋子沒有過多華麗的裝飾:一面滿是綠意與陽光的落地窗、一張木桌與幾張椅子。單純的美好,就像1982法式冰淇淋的滋味,將雞蛋、牛奶、農作物透過法式傳統技法結合,讓人品嚐天然食材的味道本質。
1982法式冰淇淋的店址原是吳書瑀她爺爺的製冰工廠,小時候在工廠裡幫忙做冰、玩耍的記憶,還烙在她腦中,但父母無意承接,工廠在數十年前收起。從小就關心環境的吳書瑀,原本是會計師,雖然有份喜歡的工作,但內心始終牽掛環境的永續,致使吳書瑀回到家鄉,以爺爺的工廠作為她實驗的基地。
選擇以冰淇淋作為永續環境的實驗項目,並不是為了傳承家業,其實吳書瑀有另一層思考:「要永續環境最快的就是農業,從慣行農法轉換到有機,需要五年到十年;但當土地蓋上水泥,要回復到可耕作狀態則至少要30年。」而食物是牽起農業和人們的橋梁。吳書瑀表示,冰淇淋的消費需求就是口味多變,所以接觸的食材多元,「從靠海邊一直到山上種植,所有食材我都能做成冰淇淋,就能談更多跟環境有關的議題。」
以此精神出發,吳書瑀推出「水雉菱角」口味。台南官田在2009年曾發生大批水雉誤食農藥而死亡的事件,而後農民改以友善耕作的方式種植菱角,提供水雉能安心生活的棲地。吳書瑀被農民這番心意感動,因而有了將綠色保育標章的菱角做成冰淇淋的想法。鮮少被用作甜點的菱角讓她傷透腦筋,費時一年才成功研發出這款帶有焦糖香氣的冰淇淋。
無添加,行、不行?
以自己出生的年份為品牌命名,吳書瑀表示,「我們生在很富裕的年代,享受了工業化帶來的便利,卻也嚐到了作物單一化、農藥過度使用、食安風暴等所帶來的影響。」她自許20世紀的問題能在21世紀找到解方。
所以1982法式冰淇淋只使用友善耕作、不破壞雨林的食材,且不像市售冰淇淋使用乳化劑、黏稠劑,吳書瑀堅持用牛奶、蛋、糖來製作無化學添加物的冰淇淋,「爺爺自1960年代就在做無添加的歐式冰淇淋。」吳書瑀記憶中,爺爺的小型加工廠不僅能零售,還能批發,證明無添加的冰淇淋也能做到量產。品牌大廠要做到無添加只是不願為之,而不是無法為之。
每種食材的含水量、糖分、脂肪含量等都不同,就算是同一塊土地、同一位農友種植的水果,也會因為每年的氣候變化而有不同風味,所以製作無添加冰淇淋必須對食材的特性充分了解,每次製作都需不斷調整,才能做出美味、天然、健康兼具的冰淇淋。然而食品工業的興起,冰淇淋的製作被標準化,只要買一包含有乳化劑、黏稠劑、香精等添加物的冰淇淋粉,任何人都能做出味道香濃的冰淇淋。
於是含有添加物的冰淇淋被民眾視為正常,甚至誤以為一定要加乳化劑才可能做出冰淇淋,事實上雞蛋、牛奶裡的成分都是天然的乳化劑。2013年台灣爆發「毒澱粉事件」,不肖廠商將工業用黏著劑「順丁烯二酸酐」添加至澱粉,被製成粉圓、魚丸等食品流入市面;接著又發生工業用防腐劑調配成洋菜粉,被用於布丁、冰淇淋等點心的製作。層出不窮的食安事件激怒了正當冰的創辦人李孟龍,讓原本年薪百萬的專案經理,回到花蓮賣無添加冰淇淋,試圖用小蝦米的力量對抗滿是化學添加物的市售冰淇淋。
起初,李孟龍在花蓮的夜市擺攤,一球成本30多塊的冰淇淋,卻只賣20元。李孟龍純粹想讓大家品嚐天然食材冰淇淋的滋味,所以不計營收,能賣多少就多少,打算把存款虧光就回職場,他笑說:「我是開來準備要倒的。」
結果正當冰近一年的經營,吸引許多志同道合的冰友,大家紛紛勸李孟龍堅持下去。甚至在李孟龍將售價調漲200%的當天,大批人潮湧入支持,李孟龍笑說:「當天應該有挖了500球以上的冰淇淋,這業績紀錄直到今(2020)年才被突破。」冰友們的加油打氣,讓李孟龍決心要用一輩子來經營正當冰。
味覺需要教育
正當冰的冰品依食材的價格與稀有度分為頂級、上選、精選、經典四種價位。例如「被你吃奶酒」口味必須先煮咖啡,再加上可可、威士忌等材料製成奶酒,再來才能製作成冰淇淋,而不是直接使用市售奶酒,因為工序繁複,所以列為頂級。而花生、芋頭、百香果等食材取得相對容易,也是比較常見的冰淇淋口味則屬於經典。但即使最便宜的經典50元,仍會遇到民眾覺得價位高,李孟龍表示,「相比同樣口味的市售冰淇淋,價格或許高了50%,但食材的成本卻是市售五倍、十倍之多。」
這其中的差異就是香精,當科學家把新鮮食物作氣相分析,食材的味道被解析成酯類、醛類、酮類等化學分子,只要人工合成這些成分,便能做出各種食材的味道。只要滴幾滴香精,製作鳳梨冰淇淋根本不需要鳳梨,而李孟龍製作的鳳梨冰淇淋,一公斤卻要用到300至500公克的鳳梨。即使成本必須拉高,李孟龍也堅持使用天然食材做出味道濃郁的冰淇淋。
李孟龍表示,香精的影響是慢慢滲透,使得真材實料的店家難以生存,而加入使用香精的行列;當香精輕易取代農民辛苦耕種的成果,農地進而被荒廢,最後財團收購土地,農地變成了建地。且當人們長期習慣加了香精、鮮味劑的食品,會漸漸對天然食材的味道感到麻痺。這些點滴累積的影響,卻是大眾不曾有過的思考。
因此,李孟龍除了製作無添加冰淇淋,更到處舉辦味覺教育,說明食品添加物對人體可能的影響。例如,國際研究報告發現,部分食品添加物與過動、過敏、腸胃道癌症等有正相關。李孟龍帶著學員製作化工冰淇淋,見識草莓冰淇淋不含草莓有多麼弔詭。李孟龍說:「天然冰淇淋的味道是有層次的。」他讓孩子品嚐用天然水果製作的冰淇淋,「前味的酸接著甜味出現,中味有奶香,吞下去會有水果香氣留在鼻腔。」他說,後味是分辨天然食物的關鍵,化工冰淇淋一吃就有水果味,而天然冰淇淋要吞下去後才會有水果香氣冒出。透過味覺教育在孩子心中種下種籽,李孟龍相信:「有一天全台灣到處都能買到安心的食品,孩子不需看成分表,也不用擔心吃到高風險的添加物。」
說更多的故事
永續環境、支持小農、味覺意識、改變消費型態、提升無添加食品的市場需求,冰淇淋牽連著生產端與消費端,製作無添加冰淇淋的職人們,正努力擴大冰淇淋的影響力。
吳書瑀自2011年創立1982法式冰淇淋,她開發各種富有台灣特色的口味,透過冰淇淋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作物。例如「南投紅玉紅茶」用的是台灣特色茶種台茶18號;「東方萊姆葡萄」則以紅棗替代葡萄乾,米釀的清酒和酒粕代替萊姆酒,做出屬於台灣的味道。這兩支口味還獲得國際無添加發展促進會舉辦的全球純粹風味評鑑(A.A. Taste Awards)的三星獎,讓台灣的好味道登上世界舞台。
經過多年的摸索與觀察,吳書瑀講起了玉米田理論,「只支持有機耕作的農民是不夠的,還要鼓勵鄰田也加入農藥減量的行列,才有可能提升整體的環境。」於是她規劃推出另一個品牌「趴利趴利」,除了使用友善環境的作物,也部分使用具生產履歷的農產。品牌名稱取自台語時髦之意,各口味也以台語取名,例如「紅絳絳西瓜」,紅絳絳台語讀音âng-kòng-kòng,是紅通通之意。吳書瑀想用冰淇淋談更多關於台灣文化的故事。
正當冰透過味覺教育、粉絲頁發文,倡議食品安全的理念,李孟龍說,像是在拆穿化工冰淇淋的魔術戲法。縱使過著被債務追著跑的日子,李孟龍仍堅持冬天不休業,就算耗盡夏天的盈餘,也要讓員工有穩定收入。誠如李孟龍創立正當冰的理念:「實實在在做人,正正當當做冰。」他希望建立一個讓小農、老闆、員工、顧客都能共好的品牌。
談起冰淇淋,職人們的眼神總是散發光芒。他們滿懷理想所做的每一球冰淇淋,是真材實料,也是真心真意。
July 01, 2020 at 12:58AM
https://ift.tt/2NLei6U
熱血做冰,改變世界1982法式冰淇淋與正當冰 - 台灣光華雜誌
https://ift.tt/2Bi2HcC
Bagikan Berita Ini
0 Response to "熱血做冰,改變世界1982法式冰淇淋與正當冰 - 台灣光華雜誌"
Post a Comment